和商簡介
和商市場設立於1945年,被視為市民廚房,
是釧路歷史最悠久的市場。
因為市場裡總傳來「嘿咻、嘿咻」這種充滿活力的吆喝聲,
於是以「和睦經商」加以命名
(「嘿咻」的日文近於「和商」的發音)。
那是早在昭和27年(1952年)時的事…
- 距今已六十幾年…好像已是很久以前的事,又好像是最近才剛發生的…。
一台破舊的兩輪拖車和一隻狗。曾經,有群人為了生存,而把小孩放在裝蘋果的箱子裡去尋找可以避風躲雨的地方,為了生存,一大清早就開始從幣舞橋到站前(現在的北大通)做生意,但如今已經很少人知道這群人的過去了…。
人們除了漁夫因非常劇烈的暴風雨不能出海捕魚的日子外,『不畏風、不畏雨』默默的拉著兩輪拖車在北大通集合,在工作結束後就各自散去。
而這群人正是造就了釧路家庭廚房---『和商』的開拓者,使和商市場能創立並保留至今的先驅。
- 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可以開店,不得已只好做著『風吹雨打』的擺攤生意,因此大家得更賣命的工作。可是,那份決心跟努力所換來的,不是因【非法佔據道路】這項命令而遭警察無情地取締,就是被保健站拿著【食品衛生法】這面法律盾牌嚴厲地警告,甚至必須接受他們終止營業的勸說。但和商的人們還是只能靠著這份工作生存下去。
為了方便他們的顧客---【哐啷哐啷部隊(行腳商)】,所以必須選在行腳商覺得最方便的車站附近;而且大家也都很清楚隨便更改擺攤地點的不利之處,所以雖然和商的人們做牛做馬地努力工作,卻不會覺得自己是不幸的。雖然他們必須比別人多一倍的努力,或有著無法無以言喻的操勞,但都是為了孩子的教育,以及希望得到全家團聚的生活。
- 從深夜開始工作到清晨,白天則是休息時間。他們的生活作息和平常人完全不一樣。雖然孩子們在父母的期望下成長茁壯,好好學習、好好遊玩,但爸媽卻很難看到孩子們讀書學習和頑皮搗蛋的樣子。教學參觀日當然不用說,就連在令人期待的運動會上奮力幫孩子們加油的時間都沒有。
- 昭和二十七、二十八年 (1952、1953年) 左右,和商人們【亂世的擺攤生意】總算可以告一段落了。他們終於可以具體實踐那個最迫切渴望的目標,就算只有一坪、半坪也好,能夠擁有不會再被任何人驅逐的、安定的販賣場所,有屋頂可以遮風擋雨的店面。
- 昭和二十九年(1954年)十二月,九名創設組合(公會)的發起人招集了六十名組合員(公會成員),成立了『釧路驛前(站前)和商協同組合』(後來改稱為釧路和商協同組合)。秉持著『和睦經商』的座右銘。
創業者們在昭和五十三年(1978年)以前,都沒有增加過組合員(公會成員)。其團結的力量讓他們分擔彼此的艱苦,並且為了守住並增加所擁有的財產,他們精力充沛地持續工作著。在組成協同組合後六年,六十名組合員終於達成夙願,在昭和三十五年(1960年)七月開設了新店舖。渡過了風雪飄搖的時期和成長的時期,迎接了成形的時期。
- 剛開始不過是一群兩輪拖車的團體,逐漸開始發揮力量,秉持著那『任憑人們如何踐踏』的雜草韌性,逐漸開始成型。另外,樸實的市場魅力配合店舖的落成,這種市民廚房、毫無隔閡的感覺,在市民中擴散開來。
- 昭和五十三年(1978年)興建新店舖時,也曾有人建議與外來的大型商店一起興建店舖,或有興建三層以上大樓的提議等等,不過創設者們始終頑固地守護著自己辛苦所得的財產,直到蓋了現在這個在站前的精華地段的店舖。
- 當時驛西地區,有包括早市的五個市場群,每個市場都希望可以成為市民的廚房,競爭非常激烈。和商市場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拜市民所賜的』;還有先驅們的教誨---『每件事都必須反覆討論,直到大家都能接受,所有人都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還有最重要的『和睦經商』的寶貴遺產,也是現在我們朝向未來前進、非常重要的指針。
- 和商的文化始終是面對面的販賣方式,重視人和人的交流,以重視食材的飲食文化自誇,今後也將不負『市民廚房』的期待,繼續努力,即使有土裡土氣或不夠現代的評語,我們也將秉持『和商就是不一樣(differentiation)的和商』,繼續走下去。
自分達が食べることから始まった商い…幾多の波を乗り越え、個性の強い集団ではあるが、議論の末に出た結論には従うという団結力は今尚受け継がれている。これからも時代の変化に何とか食らいついて、『和して商う』姿の和商市場であり続けたい。そして地域に密着し、厳しいながらも皆が楽しく仕事に従事できるよう努力して行きたい。
- 從餵飽自己和家人開始的生意…經歷許多挑戰,和商是個頗具個性的團體。不過一旦討論後得到結論,就會一致遵守,這種團結性保留至今。今後也要緊追時代的變化,繼續保留『和睦經商』樣貌的和商市場。並且要緊密與地區結合,即使經營並不容易,也要讓大家都能繼續快樂地工作。
- 釧路和商協同組合 第九代理事長 山口 和泉